咨询医学顾问:400-886-0922 (24小时在线)
首页 > 医学资讯 >

靶向治疗时代,晚期肾癌还有必要手术吗?

医学资讯 | 阅读量:

肾细胞癌(肾癌)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约占肾肿瘤的90%-95%,居我国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第二位。该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4岁,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临床上,不仅局部肾癌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转移性肾癌也可以做减瘤手术,把肿瘤的原发灶切掉。虽然术后不能达到根治的效果,但能够提高晚期肾癌患者的生存获益。20多年来,减瘤性肾切除术一直被视为转移性肾癌的标准治疗方案。

然而,这些年靶向药物在转移性肾癌的优越表现,正在撼动“减瘤术”标准方案的地位。

肾癌靶向治疗

肾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始于21世纪初。至今,美国FDA已先后批准了9种靶向药物用于晚期肾癌的一线或序贯治疗,如舒尼替尼、索拉非尼、帕唑帕尼、阿昔替尼、替西罗莫司、依维莫司、贝伐珠单抗、卡博替尼以及乐伐替尼。

其中,舒尼替尼是口服多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也具有双重抗肿瘤作用。FDA于2006年批准其用于转移性肾癌的治疗。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及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指南均将舒尼替尼作为一线治疗用药,NCCN指南中还推荐用于细胞因子或其他TKIs治疗进展后的二线用药。

自采用靶向治疗以来,减瘤性肾切除术在转移性肾癌治疗中的意义越来越不明确。

单药治疗效果毫不逊于术后用药

舒尼替尼

为比较转移性肾癌患者直接使用舒尼替尼,与肾切除术后使用舒尼替尼的效果,国外研究人员在2009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招募了450名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且适合做肾切除术的患者,并以1:1随机分配至单独使用舒尼替尼组和肾切除术后接受舒尼替尼组。

结果显示:在此试验的中期分析中,中位随访时间为50.9个月,共326例死亡。就总生存期来看,单药组的结果并不比术后用药组差。中位总生存期:单药舒尼替尼组为18.4个月,肾切除-舒尼替尼组为13.9个月。应答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无明显差异。每组的不良事件均如预期。

由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在中-差预后风险的转移性肾癌患者中,直接使用舒尼替尼并不逊色于肾切除术后使用舒尼替尼。

参考链接: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803675?query=featured_home

2018-08-22 11:56

好医友小编

联系医学顾问


看不清?点击更换

医学顾问微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