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沉默的杀手”,人狠话不多
说起肝炎,大家马上会想起乙肝。我国是乙肝大国,人们对其已有足够的重视,可近年来,丙肝却悄无声息地“攻城略地”,俨然有赶超乙肝的势头。
据统计,丙肝在中国的平均感染率为3.2%,但仅有1%的人对丙肝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有正确的认识。
丙肝即丙型病毒性肝炎,由丙肝病毒(HCV)引起。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1.7亿丙肝病毒感染者,每年有300-400万的新感染者,每年有35万多人死于与丙型肝炎相关的肝脏疾病,死亡率居各种传染病的第10位。
因症状隐匿,潜伏期长达15~20年,丙肝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在感染病毒初期,症状不典型,甚至没有症状,也不会出现转氨酶异常。即使已转为慢性丙肝,很多人在相当长时间内也不会有任何症状,以至于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而丙肝更可怕的地方在于,患者感染丙肝病毒后,约55%~85%会变为慢性丙肝,而急性乙肝变成慢性乙肝的只有25%。变成慢性丙肝,意味着未来患肝硬化、肝癌的几率大大增加。
丙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并无明显区别,包括输血、针刺、血制品接触、母婴、性生活、日常亲密接触等。
医疗器械管理越来越规范,自己只要洁身自好,是不是就没什么机会感染丙肝呢?
事实上,新的传播途径可能让你防不胜防,如:没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拔牙、文眉、文身等创伤性医疗操作;美甲、修脚、针灸、拔罐等造成的微小伤口或皮肤、黏膜破损;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卫生用品等。
不过,丙肝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如和感染者握手、拥抱、共用餐具、水杯、办公用品等,都是不会被传染的。
甲肝、乙肝目前都已有专门的疫苗可以预防,但丙肝还没有疫苗。抽血化验是目前能及早发现丙肝的唯一办法。
因此,有过输血史、用过血制品,曾文身、文眉,去不正规口腔医院拔过牙、洗过牙,有过不洁性行为、静脉药瘾史等,都属于丙肝高危人群,最好能定期去正规医院筛查一下。
如果丙肝抗体呈阴性,就说明没有感染丙肝;如果呈阳性,则建议再查一查HCV-RNA。当HCV-RNA结果呈阳性,不管转氨酶是否升高,都应及时治疗。
丙肝不存在无症状病毒健康携带者,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减轻病毒对肝细胞的破坏。相比于乙肝的较难治愈,丙肝患者在医师指导下,及早治疗,规范用药,多数可以治愈。
此前,我国丙肝治疗主要采取以干扰素为主的治疗方案,但毒副作用大、治愈率较低。好消息是,今年5月底,全球首个全口服、泛基因型、单一片剂的丙肝治疗新药丙通沙已在国内获批上市,并且,2018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也已将该药纳入。
另外,发现有丙肝,要注重定期检查,项目包括甲胎蛋白、B超、肝功能,一般3~6个月做一次,如病情加重可早期发现。
2018-09-12 10:16
好医友小编
联系医学顾问
医学顾问微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