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医学顾问:400-886-0922 (24小时在线)
首页 > 医学资讯 >

“癌王”胰腺癌的治疗,这三个因素是关键!

医学资讯 | 阅读量:

许多人对胰腺癌(亦被称为“癌王”)并不陌生,“癌王”曾夺走多个我们熟知的名人、明星的生命,如苹果创办人之一、前CEO史蒂夫·乔布斯,《时尚》杂志创始人之一、时尚传媒总裁吴泓,《人鬼情未了》男星帕特里克·斯威兹,带领活塞队连续两年获得NBA总冠军的NBA名人堂教练查克·戴利等,他们与“癌王”抗争的时间最长达7年,最短的仅2个月。

如雷贯耳的“癌王”到底是怎样一种疾病呢?

胰腺癌以高度致死和难治而闻名。

其病因至今尚不明确,具有起病隐匿,进展迅速的特点。

在疾病早期患者一般感觉不到症状,随着肿瘤进展,逐渐出现诸如:黄疸、体重减轻、浅色大便、腹痛、疲劳等非特异性症状。但是,发现症状后再确诊的患者往往已进入疾病晚期。

据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全球常见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11位和第7位。

胰腺癌的治疗方案有限,患者的预后很差,尤其是胰腺腺癌(最常见的胰腺癌亚型,占胰腺癌的85%)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在所有癌症中最低,仅为9%,1年生存率仅为24%。

胰腺癌的治疗现状如何?

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介入治疗和最佳支持治疗等是胰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

目前,手术切除是胰腺癌患者获得治愈机会和长期生存的唯一有效方法。然而,因胰腺癌发病隐匿,80%-90%的患者确诊时已患有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故临床手术前需要依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将肿瘤分类(可切除、可能切除、不可切除)后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对于根治切除率较低的肿瘤患者,最佳治疗策略一直存在争议,提倡先行新辅助治疗(化疗、或放疗、或诱导化疗后同期放疗等),评估肿瘤降期后,再行手术治疗。

新辅助化疗后进行切除的标准尚不明确,故临床上亟需确定并满足预测患者生存期的治疗因素,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研究发现治疗满足三个因素可延长胰腺癌患者生存期

来自美国梅奥诊所的Mark J. Truty等研究人员对2010-2017年在梅奥诊所接受完全新辅助疗法(FOLFIRINOX+化学辐射治疗)后行手术治疗的194例边界可切除或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及相关数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结果发现,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及中位无复发生存期(RFS)分别为58.8个月(4.9年)和23.5个月(约2年)。

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78%、62%。

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5%、48%、32%。

进一步分析发现,改善患者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仅与以下三个独立因素相关,即延长化疗时间(≥6个周期)、化疗后使糖类抗原19-9(CA19-9)达到正常水平、达到病理阴性。该研究结果已于2019年4月2日登Annals of Surgery。

该研究提示,在行化学辐射治疗和手术切除前,调整初始化疗方案,延长给药周期、使CA19-9达到正常水平或达到完全代谢反应、达到病理阴性,可提高边界可切除或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生存率。

但该研究存在着显著的选择偏差,使得该研究纳入的患者并不能代表所有边界可切除或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更不能代表所有胰腺癌患者,故还需要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以比较治疗满足这3个因素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意义。

好医友总结:该研究为边界可切除或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完全新辅助疗法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为延长“癌王”患者的生存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带来新的希望。

2020-07-30 10:32

好医友小编

联系医学顾问


看不清?点击更换

医学顾问微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