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医学顾问:400-886-0922 (24小时在线)
首页 > 医学资讯 >

宝妈宝爸收藏!这些小儿秋季常见病,用药需要注意啥?

医学资讯 | 阅读量:

  十一黄金周,全国很多地方已入秋,天气多变,昼夜温差较大,加上日常起居习惯转变较大,一些常见病也开始“冒头”。

  好医友为宝妈宝爸们梳理了一些常见病的用药知识,供大家参考。

  ▌呼吸道疾病

  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为急性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一般指感冒、鼻炎、急性咽炎等,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第二大类是慢性病的急性发作,如哮喘,为慢性呼吸道疾病,但可能出现急性发病期。

  1、感冒

  儿童感冒通常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应避免多种解热镇痛药同时使用。感冒咳嗽患者推荐镇咳药右美沙芬和抗组胺药扑尔敏,注意根据患儿体质量来计算用量,避免过量使用。细菌感染者可选择阿莫西林胶囊等口服抗菌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因疫情防控需要,孩子若出现发烧、咳嗽、咽痛等感冒症状,不建议自行用药,请及时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微信图片_20211004205739.jpg

  此外,小儿感冒用药应谨慎,注意剂量和疗程;避免含有相关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合用,更不可滥用抗病毒药物。

  2、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常在夜间或凌晨发作或加剧。

  秋季气温变化较大,易导致呼吸道感染,加上致敏原如花粉、尘螨等较多,极易引发哮喘。治疗哮喘的药物主要包括控制药物(长期使用)和缓解药物(短期按需使用)。

  急性发作期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抗胆碱能药物、糖皮质激素、茶碱等,主要以雾化吸入为主。

  长期控制治疗方案

  目前,6岁及以上和低于6岁的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略有不同,前者分5级,后者分4级,均为阶梯治疗方案。

  儿童哮喘的长期控制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ICS)、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缓释茶碱、抗IgE治疗等。

  ▌肠道疾病

  秋冬季节,轮状病毒流行,容易引起婴幼儿腹泻,导致急性胃肠炎症状。一旦发现孩子除了拉肚子、呕吐外,往往还伴随发热、腹痛,通常就是轮状病毒或诺如病毒在作怪。

微信图片_20211004205748.jpg

  提前选择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可以降低感染。对于已经患病的儿童,目前临床没有特效药物快速治疗,主要以补充所丢失的水分及电解质为主,或者使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在小儿患病期间切忌乱用抗生素。

  另外,可培养孩子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病从口入”。

  ▌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鼻炎(AR)是比较常见的过敏性性疾病,主要为吸入性抗原,如尘螨和花粉等。该病的4大症状为:突发性的鼻痒、打喷嚏、流清鼻涕、鼻子堵塞反复发作。

微信图片_20211004205753.jpg

  轻度儿童AR患者:

  一线治疗药物为第二代抗组胺药

  常用口服药为氯雷他定及西替利嗪,能显著改善鼻痒、喷嚏和流涕等症状。一般每天只需用药1次,疗程不少于2周;5岁以下推荐使用糖浆。

  中重度患者:

  采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或(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合用药

  一线治疗药物为鼻用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中重度儿童AR。每个疗程≥2周;联合用药每个疗程>4周。

  二线治疗药物为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常用药有色甘酸钠和曲尼司特等,注意酌情使用。部分患者可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免疫治疗。

  此外,患儿一定要注意避免继续接触过敏原,多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

  以上知识仅供各位宝妈宝爸参考,具体用药还是要谨遵医嘱哦。最后,祝大家假期愉快,健康平安!


2021-10-04 21:02

好医友小编

联系医学顾问


看不清?点击更换

医学顾问微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