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看病真的会更好吗?有什么不一样?这五点描述很清楚(一)
最近,“医院”、“看病”也成了日常关键词之一,所以跟大家聊一聊关于在中国看病和在美国看病有什么不同。
首先,美国的牙医和其他医科是分开的,包括牙科保险也是和普通医疗保险分开的。所以今天聊到所有的“就医”,都是不包括牙医和眼科的某些方面的(比如配眼镜)。
01、在美国如何就医
美国人看病,通常会找家庭医生。
初次看病,先要在自己所属的医疗保险公司的网站上,找到保险覆盖的医生名单,自主选择一位家庭医生。
一般人首选的条件是医生诊所的位置是否离家近,是否愿意接受新病人,最后再看看别的病人对他们的评价。接着,从他们的网站上下载表格,填一些基本信息,就诊当天再带去医院。
在美国,有医疗保险的人应该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这个家庭医生也是自己在所购买的医疗保险的覆盖网络中选择的,可以随时更换,但大部分人会长期固定一个家庭医生,这样一来,固定的医生会比较熟悉病人的各种指标(电脑中会有历次数据)、整体的身体状况,大部分情况能作出恰当的诊断或转诊。
美国的家庭医生类似于中国的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他们可以看各种日常疾病。
如果遇到他们自己觉得无能为力或者专业性比较严重的疾病,会给出转诊意见,再让病人转去专科医生那里做更专业的诊治。
看家庭医生需要预约,大部分时候,家庭医生不能当天约上,专科医生的预约则需要等上更长时间。
02、医疗费用&医保
中国医疗费要比美国便宜的多,比如验血这种毫无技术含量完全自动化的东西,在美国动辄就要100-200美金。
印象中在中国很多普通城市医院一个专家挂号费也就10元,而在美国如果只是“看看”一个年轻的医生都好几十甚至上百美元。如果是大点的手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真的很轻松,所以在美国,绝对不能没有医保!
当然,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很多人都有医疗保险,所以即便医疗费是天价,只要你有合适的保险,自己掏的钱相对于美国国民平均收入来说也并非是太大的数字。
美国的医保跟汽车保险一样,买了只是给人们生病时一个保障,并不存在医保卡里有钱这种说法。
中国的医保,分门诊和住院。看病时,只要医保卡里有钱,就可以0支付,医保卡里没钱没有钱则自掏腰包;住院则按比例和细则由医保和病人共同支付。而美国的医疗保险覆盖每一次就医,不分门诊还是住院。
美国的医保,有一个自付上限。比如上限是2000美金,看病时这个自付部分超过2000美金,就由保险公司掏钱。看病当天不用支付费用,一般都是隔一段时间,医院或实验室会把账单到家中,再按账单通过邮寄支票或者手机APP转账的方式支付。
当然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也导致了另一些问题,比如医生和医院的收入问题,以及医生很多时候受到保险公司限制的问题,很多时候因为保险公司的限制无法得到某些服务(这点我们接下来会说到)。
另外还有一点也关于医疗费用,在中国看病,约了专家爽约不去,影响不太大。
在美国,约了医生,爽约不去,则会产生一定数额的“爽约费”,大约50美金左右。在你最初填写资料表格的时候就会白纸黑字说明,需要签字认可,如果不签字医生不会收治你。
所以,在美国约了医生,不能随便不去。如果临时不需要就医,也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提前取消预约。
03、就医环境
关于这点,美国的就医环境相对于中国来说要好一些,甚至不止一些。
比如你跟医生约一个看病时间,到点来医院,会有人把你引导到一个诊室。这时只需要在自己的诊间等待,护士会先来给你量血压、心律之类的基本体征(很多医生都有一个从业护士 nurse practitioner 跟着,这些护士有跟医生同样的权力,只是她必须跟着一个有经验的医生工作自己没有最终决定权,即使他有能力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接着医生再由另一个诊室到你的诊室来看望你。
如果看的是家庭医生(也就是全科医生),可能跟医生相处的时间会比较短,但是平均也有15分钟左右。如果你的病不是感冒发烧之类的常见小病,全科医生会把你推荐到一个专科医生那里。 专科医生跟病人相处的时间就比较多了,经常能跟病人聊上将近1小时,直到病人所有的问题都被解答了,病人满意开心了,才算结束。
所以美国很多医生对自己常见病人的基本信息了如指掌,比如出生地、在哪儿上学、在哪儿工作、伴侣几岁、家里几个小孩、狗叫什么名字、和伴侣性生活是否和谐、有几个性伴侣、是否是同性恋、是否饮酒过量、是否滥用药物、出院后是否有好的社会环境来保证你的康复,等等。
2021-10-11 09:04
好医友小编
联系医学顾问
医学顾问微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