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睡眠质量会影响心血管健康
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心血管健康。这不是老生常谈吗?可为什么会这样呢?
如今,这个问题终于有了有科学依据的答案!一项新的证据表明,睡眠调节的一种机制,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这一发现进一步证明了高质量睡眠对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
这项研究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上。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MGH)的研究团队探究了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内壁上沉积的一层包括斑块或脂肪在内的粥样物质,其使动脉弹性降低、管腔变窄,是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等致死性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原因。
研究人员发现,与睡眠良好的小鼠相比,睡眠紊乱的小鼠动脉中会形成更大的斑块。
睡眠受到干扰的小鼠体内循环量和炎症细胞的数量也更高,产生的下视丘分泌素(一种促进和维持庆清醒状态的大脑激素)的量也更少。哪怕给小鼠补充下视丘分泌素后,动脉粥样硬化和炎症细胞的数量仍然有所减少。
研究结果证实,睡眠通过调节大脑下视丘分泌素的产生影响心血管健康。
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副教授、高级研究作者Filip K. Swirski博士说:“我们发现了一种机制,大脑激素可以通过它控制骨髓中炎症细胞的产生,以保护血管免受损害。”
睡眠健康和动脉粥样硬化
睡眠不足或睡眠紊乱,是影响数百万人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美国疾控中心(CDC)估计,35%的美国成年人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
而睡眠不足与长期健康状况有关,会引发肥胖、2型糖尿病、抑郁症和心脏病等一系列健康问题。然而,它们并没有揭示出潜在的生物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通常需要数年时间,包括钙、脂肪分子、胆固醇和其他物质。随着它们的积累,它们会阻碍富含营养和氧气的血液流动,可导致各种其他疾病,包括冠心病。当斑块在向心脏供血的动脉中积聚时,冠心病就会发生。
睡眠紊乱加剧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人员利用基因上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小鼠,让其中一半好好睡眠,并扰乱另一半小鼠的睡眠。
结果发现:与睡眠良好的小鼠相比,睡眠紊乱的小鼠的动脉斑块要大1/3。睡眠紊乱的小鼠骨髓中产生的某种炎症性白细胞数量是正常小鼠的两倍,而它们大脑的“外侧下丘脑”产生的下视丘分泌素更少。
另外,与没有补充下视丘分泌素的小鼠相比,补充下丘脑泌素的睡眠中断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更为缓慢。
下视丘分泌素可以通过调节CSF1(一种信号蛋白)来控制骨髓中的血细胞生成。
他们得出结论:在睡眠紊乱的小鼠中,白细胞的上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加速,是由于下视丘分泌素的减少和CSF1的增加。而良好的睡眠通过调节下丘脑下视丘分泌素的产生,来保护血管免受动脉粥样硬化损伤。
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国家睡眠障碍研究中心主任Michael Twery博士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直接地证明血液和心血管危险因素与睡眠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这种抗炎机制受到睡眠的调节,当你经常睡眠紊乱或睡眠质量不佳时,它就会崩溃,继而引发疾病。
到底睡多久才健康?
美国抗癌协会调查显示,每晚平均睡4小时以下的人,有80%是短寿者。近年来频发的熬夜猝死事件,给透支健康的年轻人敲响了警钟。
18~64岁的成年人建议每天7~9小时的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尽量不要熬夜,睡前不要玩手机,每日可午休20~30分钟。
而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建议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其实老年人真正的睡眠时间并不比年轻人少,只是夜间睡眠时间减少了,关键在于提高睡眠质量。老年人应保证生活作息规律、切忌乱服药,尤其要保持良好心态,白天可适当活动。
当然,睡眠时间的长短也会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睡眠质量其实更重要。若睡眠障碍持续3个月以上,应到医院睡眠科就诊。
2019-02-27 16:41
好医友小编
联系医学顾问
医学顾问微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