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该不该切除
近年来,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我国结直肠癌以40~50岁发病率最高,比国外提早10~15岁,“发病早”是我国结直肠癌的一个主要特点。
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阶段的漫长过程,据出国看病行业领导者好医友介绍:近95%的结直肠癌是由息肉演变而来。经历正常粘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变的过程,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许多结直肠癌患者就是在早期没有重视。
肠息肉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一般而言,我们会将肠道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又叫新生物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
息肉发展成为癌需要多久?
从发病年龄上看,腺瘤性息肉要比大肠癌早5~10年。腺瘤息肉癌变与其大小、形态和病理类型有关。广基腺瘤的癌变率较有蒂腺瘤高;腺瘤越大,癌变的可能性越大;腺瘤结构中绒毛状成分越多,癌变的可能性越大。还有些特殊类型的腺瘤性息肉:扁平息肉和侧向发育型息肉,早期即可恶变为大肠癌。
息肉的治疗方案
在临床中,一般会根据肠道息肉的大小、多少、有无并发症和病理性质决定治疗方案:
1.小息肉一般在行结肠镜检查时予以摘除并送病理检查。
2.直径>3cm的腺瘤,尤其是绒毛状腺瘤应手术切除:腹膜返折以下的经肛门局部切除,腹膜返折以上的应开腹切除或在腹腔镜下手术切除。
3.病理检查若腺瘤癌变穿透粘膜肌层或浸润粘膜下层则属于浸润性癌,应按结直肠癌治疗原则处理。腺瘤恶变若未穿透粘膜肌层、未侵犯小血管和淋巴、分化程度较好、切缘无残留,摘除后不必再做外科手术,但应密切观察。
4.炎性息肉以治疗原发肠道疾病为主,炎症刺激消失后,息肉可自行消失;增生性息肉症状不明显,无须特殊治疗。
好医友提醒:肠道息肉不是大病,但也不可忽略。对于肠镜报告中的息肉,既不能置之不理,也无须过分惊慌。当然,如果息肉不幸发展成结直肠癌,也无须过度紧张,不妨多听听国内外权威专家的意见。通过好医友中美远程会诊,无需出国看病,最快24小时就能与美国专家“面对面”,在家门口获得国际一流的治疗方案。
2019-02-27 16:48
好医友小编
联系医学顾问
医学顾问微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