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下的这些“伪装”,早发现,早预防!
几类“特殊的”糖尿病并发症症状,其特点可以用九个字来概括:进展慢、致命快、会伪装!那么,有哪些“会伪装”的症状是需要我们及时识别的?又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一招致命”的危机呢?
警惕会“伪装”的高糖信号
1、糖尿病心脏并发症
“糖龄”多年老人,在疫情期间本来血糖控制得比较平稳,家人就放松了关注,以为大爷出现的轻度憋气、爬楼爬不动、自理能力也变弱等现象是正常的,但没想到一次心电图发现了心律不齐和心肌缺血,进一步检查后发现冠脉血管出现了严重的堵塞,如果再不干预非常可能大面积心梗!
为什么心脏并发症的进展已经如此严重了,表现上却如此轻微呢?
正常人的心脏供血好,神经反射强,对症状感知比较敏感。但糖尿病人群的心脏由于缺氧缺血,神经功能减退,心脏功能就会变得很弱,常常感知不到明显的心绞痛,反而表现为乏力、运动能力的下降等不典型症状。
所以部分糖尿病患者,并不是发生心梗症状轻,而是感知不到,只有通过心电图才能发现。
2、糖尿病肾脏并发症
部分患者已经出现没劲、乏力、食欲差等症状,但因为疫情一直未去医院看病。最近发现自己腿肿得厉害,一按一个坑,一去医院检查,才知道尿蛋白已经很高了。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肾脏病的典型表现有泡沫尿、水肿等,但乏力、食欲差,怎么也提示糖尿病肾病的加重呢?
糖尿病患者的高糖危害,不仅体现在心脏方面,肾脏方面的感知也会下降。糖尿病肾病早期常常是一些不起眼的症状,一旦忽视,病情越来越重 ,等到出现蛋白尿后,我们才会引起重视。
容易被忽视的肾脏并发症加重信号:
(1)水肿:早上轻,午后逐渐加重;凹陷性浮肿;下肢、腹部、眼皮等部位明显
(2)贫血:口唇和面部苍白,眼睑和手血色少
(3)食欲减退、口臭
(4)少言懒言、疲乏无力
3、糖尿病导致的感染
除了心脏和肾脏的问题,糖尿病患者还容易出现各种感染,比如泌尿系统感染和皮肤感染。
泌尿感染:因为细菌也喜欢糖,尿里的糖分增加后,泌尿系统就容易发生感染。
溃疡、疖子频发:
血糖控制不佳时,只要身体出现一点点破损,就会被放大。原来一个小溃疡,几天就能痊愈,现在因为血糖控制不佳,溃疡越长越大。包括糖尿病患者头皮上、前胸后背的位置容易长疖肿,这都是因为糖尿病控制不好,而导致的感染加重。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高危足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不要吸烟,已经吸烟者一定要戒烟。已有研究证实,吸烟是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更加容易发生糖尿病足,因此一定要戒除。
2. 每天进行足的自我检查。除了定期到医院进行足部检查外,糖尿病患者还应该每天进行足的自我检查,可在清洁足部后观察双足包括足底有无红肿、水疱、伤口、裂口以及其他创伤等,以早期发现糖尿病足的隐患,及早到医院诊治,避免病情加重。
3. 避免足部烫伤、保持足部润滑。由于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感觉迟钝,糖尿病患者对温度的感觉不敏感,容易造成烫伤从而诱发糖尿病足的发生,因此冬天脚部取暖时避免使用热水袋、热水壶等。
洗脚时水温要适中,一般不要超过37度,洗之前可以简单地用手或肘测试水温,如果用温度计则更好;洗脚时间不宜太长,10分钟左右即可;洗脚后应用干净、柔软、吸水性好的毛巾将脚轻轻擦干,趾间缝处也要轻柔擦干,忌用毛质粗硬的毛巾以免损伤足;毛巾最好为白色,以便及时发现是否有血迹或者脓迹。
糖尿病患者由于泌汗神经损伤致出汗减少,容易导致足部皮肤干燥,从而造成足部皲裂,并可进一步形成溃疡,继发感染。可以在清洁双脚后使用适当的润滑剂或乳膏以保持足部皮肤润滑,但不要在脚趾间应用。
4. 正确处理鸡眼、老茧及足癣。不要自行用剪刀或在浴室里处理鸡眼及老茧,也不要用化学药物、强的腐蚀液治疗,应去医院找专业人员处理。如果有足癣要及时治疗,以免足癣诱发足部感染。
5. 正确修剪趾甲。趾甲不要剪得过深或过短,否则易引起甲沟炎;应横剪趾甲,不要将趾甲的边缘修成圆形或有角度,否则容易损伤甲沟皮肤,造成感染。
6. 戒除不良的穿鞋习惯。避免赤足在室内外行走或赤足穿鞋,减少足损伤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就诊指南
疫情期间,很多糖尿病人家里存的药吃完了,又不太敢去人群密集的医院就诊,该怎么办呢?好医友专家表示,如果您属于医学上界定的轻症范畴,是可以选择网络咨询医生和居家自我管理的。
2020-04-07 11:10
好医友小编
联系医学顾问
医学顾问微信在线